close

 皮爾斯.史迪爾(Piers Steel)/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商學院教授

編按:拖延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問題,有九五%的人承認自己會拖延,而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長期在拖延的狀態下。作者史迪爾博士專精研究「非理性的決策行為」,他致力於找出為什麼人們遲遲不去完成應該做的事,以及如何有所改變。從本書摘中舉出克服拖延的一種方法,那就是提升「期望」→啟動成功螺旋。


從足球到桌球,無論你熱愛的運動是哪一種,你最欣賞的運動員很可能已實踐成功螺旋的原則。我是個武術迷,從九○年代中期開始欣賞武術,當時還與朋友一起去學跆拳道。雖然我很快就因為膝蓋受傷而不再練習,但還是繼續欣賞武術比賽。我為格雷西(Royce Gracie)和休斯(Matt Hughes)著迷,他們幾乎所向無敵,一度稱霸這項運動,分別貢獻出巴西柔術及摔角的技巧與訓練。不過,這些冠軍選手的每一場勝利都等於是替對手上了一課,到最後他們的技巧遭到破解或模仿,於是不再能稱霸。五年前的冠軍選手,五年後上場可能很難再得名。聖皮埃爾(Georges St. Pierre)是屬於少數幾個能維持常勝的冠軍,引人注意的是他把自己目前的成功歸功於昔日的一次失敗——他曾被塞拉(Matt Sera)擊昏。用聖皮埃爾自己的話說:「輸掉那場比賽是發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一件事。就技巧而言,我現在遠勝於從前。」當他們兩個再度交手時,眼看塞拉無力抵擋聖皮埃爾的攻擊,裁判中止了比賽。

 聖皮埃爾之所以成為如此堅韌的鬥士,是因為他一直在克服人生的逆境,包括在蒙特婁成長的貧困童年。他的堅忍使他能把最初的失敗化為成功,而這又給了他信心繼續奮鬥,並且在未來更上層樓。這就是一個成功螺旋的例子:如果我們替自己設定一連串富有挑戰性但最終可以達成的目標,就能將動機最大化,並且使得成就富有意義,彰顯我們的能力。每一次辛苦贏得的勝利都能賦予我們一種新的自我意識,也讓我們想成就更多。這跟玻里尼西亞的探險家把南太平洋變成殖民地的方式很像。他們從家鄉的港口看見遠方有一座新的島嶼——一個新的目標——只要他們備妥航行所需的糧食就能抵達。於是他們揚帆出發,抵達對岸,然後又從這個新的有利地位看見遠方有另一座島嶼。向前跨出的每一步之所以成為可能,都是由於之前踏出的一步。

 對於那些長期覺得氣餒而只預期失敗的人來說,成功螺旋提供了一條出路。訣竅就在於設法展開成功螺旋,因為日常生活不容易提供一連串有組織且能建立信心的成就。不過,野外課程和冒險教育提供了大好的機會。就像在某一季「求生者」節目中的部落成員,參加者出發去旅行,從儲備經理到少年犯都有,途中他們面對挑戰,必須在嚮導的激勵與協助之下完成極度艱鉅的任務。「外展教育基金會」在這些野外活動中歷史最久也最受歡迎。參加者被編入小組,在陸上或海上完成困難的探險活動,包括泛舟、駕駛帆船、攀岩、探勘洞穴、越野識途或騎馬。任務包含解決問題與承擔個人責任;個人必須做出重要的決定,包括出發前(要帶哪些東西?)以及途中(走哪邊,該怎麼走?)。如同上百份研究所得出的結論,這些野外活動提高了自我概念,尤其是自信。(本文摘自《不拖延的人生》,先覺 2011年1月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