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華葳教授,託她的福氣才能夠參加各個教授的研究計畫交流會議,
而在這場會議,雖然我只聽了上半場,卻讓我有所啟發。
基礎研究如何在教育現場應用?
陳振宇教授的提問與分享讓我印象深刻,基礎研究如何在教育現場應用,如何做知識的轉化, 討論到數位化閱讀,電子書不應該只是書本的翻閱器,應該還可以有書寫筆記的功能,這點也讓我反思,過去這幾年經常在國小代課的我,的確只是把電子書當成書本翻閱器,而在教學的過程卻少了設計,只是根據書商的電子書設計而指導學生,但是這真的對學生來說是好事嗎?
電子書的確為國小老師帶來很多便利性,甚至代課制度慎行的文化,可以達到有效標準化教學的目的,卻也抹煞了很多教學中互動成長的部分,讓課程設計在無形間缺少了創新,缺少了趣味性,甚至缺少了讓孩子更熱愛學習的動機。
聽到唐淑華教授為了想要研究從「透過閱讀而學習」到「透過寫作而理解」,研究的過程中因為目標群組設定在高中,因而產生許多時間與施測上的瓶頸,也讓我知道慎選施測者的重要性,最令人有感覺的是,唐老師踏進高中教導這群孩子開啟夢想,協助他們透過閱讀與寫作來思考自己的生涯,反思自己的教學經驗,因為帶過高中生,高中生的確在高一、高二的年代,對於未來是充滿徬徨和無知,尤其到了高二下,那種感覺特別明顯,遙記高中時代的我也有同樣的感受,選組的確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而我感覺到唐老師為了想把基礎研究應用出來,嘗試將內容放在教育現場,雖然結果不一定如預期,但是對於那些小眾的施測者絕對會產生相當的影響力。
測驗真的能夠檢測出孩子的能力嗎?
會議中有提到國中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驚訝的發現台灣國中生居然有30%以上的孩子在英語以及數學能力待加強的程度,以我的教學經驗,數學能力的確跟先天上的邏輯思考有關,我指導過很認真,但是同樣的概念卻要我花很多遍講解的學生,他們只是在數學思考能力薄弱,卻不代表學習能力差勁,老師也是能夠過教學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而英文這件事,真的可以好好思考,就像會議中有老師指出,語言是我們生活的溝通工具,應該不會有學不會語言的人,只有不會教或者用錯誤方法學習的問題,反思自己學習英文的成長歷程,在高中的確滑了一跤,因為英文字彙量少,加上自己本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慢,所以經常在字彙小考上表現不好,大考中也無法展現成績,最後在指考中是靠數學和歷史成績而進了國立大學。
測驗真的能夠檢測出孩子的能力嗎?在過去求學的經驗裡,我最討厭英文,因為我就是那個每個字都懂,串起來就不太理解的學生,然後透過測驗成績不停打擊自信心。
直到步入職場後,因為總經理的一串話,英語是個工具,如果我沒辦法掌握這項工具,就無法在職場上取得更多的機會,才開始發自內心去學習,在二十五歲開始,第一次出國旅行,發現用來溝通的英語其實沒那麼難,所以才開始持續接觸英語、接觸英語演講會,在一次次的英語短講的練習,還有到美國遊學六個禮拜的英語學習經驗都讓我知道一件事情,高中時期我的學習方法是錯誤的,所以我才無法在英語的理解能力上提升,因為高中時期的我太重視文法,反而讓我的理解力無法貫通文章內容。
這場會議讓我去深思,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聯性,還有寫作,我有預感我能夠學到更多閱讀理解的妙方,幫助我在閱讀上的理解障礙,再次謝謝老師給了我一個機會學習與見識到各老師的專業提報。
參考資料:
國中會考各科能力等級加標示人數百分比統計表http://www.bctest.ntnu.edu.tw/1040605-1.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