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童年創傷不是一件長大就能解決的事。兒科醫生娜汀‧哈里斯 (Nadine Burke Harris) 解釋虐待、忽視、和父母精神健康不良或有藥物或飲酒問題,都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發展。童­年經歷影響終身,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的兒童比他人得到心肺疾病的比例高三倍。這是一位慷­慨激昂的兒科醫生祈求眾人面對、預防和治療心理創傷的演講。

Eva想的事:

「ACEs童年創傷→高風險行為→大腦反應系統→一生的健康。」

童年創傷這件事情,給了我一些震撼,前幾年遇見過一個孩子,父親會毆打母親,而孩子在生活小記上寫下父親的暴行,我特別通報學校,然而,媽媽卻冷處理,讓社會局不要介入,因為父母之間還有經濟關係的存在,透過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內心懼怕半夜喝醉酒的父親跑來抱她,也害怕父親回家後對母親的暴言暴語,我卻只能漠視,當社會局無所為的時候,我能做的也只是在課堂上給她的尊重和自由而已,老師真的只能做這些嗎…

那天跟學生談到一個道理,我相信「現世報」這件事情,人的言行冥冥之中都會有一些安排,比方說「幼稚園,我的一個同學時常欺負我,後來中學再遇見她,她長得又胖又矮,我覺得這是老天爺給她的另一種懲罰。」學生卻問:「為什麼老師你記得她欺負你呢?」我回想過去的畫面,我就是記得中午的時候,她把她不喜歡的菜倒進我的碗盤,我不喜歡,吃不下去反而被老師懲罰,我就是記得她不讓我玩鞦韆,我就是記得她夥同一群同學討厭我,連結到這部Ted的演講,這位朋友帶給我的影響或許也是一種童年創傷,不過幸運的是,我離開那個環境之後,就不再被傷害。

但是家庭帶給孩子的創傷無遠弗屆,曾經去過一些機構做過教育服務,看見那些因為父母精神病或者坐牢,而無家可歸的孩子,是心疼卻也無可奈何,因為我們能做的有限,也不喜歡自己像個「偽善者」,只是在某個時間點到這些機構去辦活動,但是他們真的喜歡這些活動嗎?如果可以選擇,他們想要好好擁有跟自己獨處的假日,還是跟一群陌生的大哥哥大姊姊玩遊戲呢?

我不認為社會福利機構能夠降低這些童年創傷所造成的影響,但是我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或許童年的創傷我們無法為他們抹除,但是教育可以讓一個人創造更多的「正念」,至少可以改變他們的下一代健康,父母這個角色帶給社會的影響,不僅僅只是一個家庭的經營,而是延續健康生命的關鍵。

arrow
arrow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