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自商周/史記;游伯龍-你被壓力壓扁了嗎?

 「急不擇言」的病源,並不在沒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時候沒有想。 ──魯迅


 楚昭王有意離開京城,去荊臺遊玩。身為掌兵官(司馬)的子祺在朝廷裡直言諫爭反對,認為那兒地勢險要、風景獨特,會令君王遺忘了正事。楚昭王大怒說:「荊臺本來就是我們的地盤,有這樣的好地方,為什麼阻攔我去!」 這時,宰相子西奏道:「往荊臺去遊玩一番,是很好的,不要失去機會了。」楚昭王見他的宰相贊同出遊,心中大喜。他高興地拍拍子西的背說:「好極了!我就與你一起去玩個痛快吧!」子西陪著楚昭王,一起騎馬出發上路了。 走了大約十里左右,子西勒住韁繩,馬就停了下來。他對楚昭王說:「大王,臣有幾句話想說,不知道大王肯不肯聽呢?」楚昭王說:「我心情正好,你有話就儘管說吧!」 

子西回答說:「臣聽說:作為一個臣子,如果盡忠君王,即使加封官爵,也不足以報償他的忠心;如果諂媚君王,即使加以殺戮,也不足以抵銷他的罪惡。我看那個子祺,的確是個忠於你的直臣,而我呢?只不過是個諂媚你的諛臣而已。但願大王能夠賞忠而誅諛才好。」 楚昭王說:「子祺諫我別到荊臺來玩,但就算我肯聽從他的諫言,也只能單獨禁止我一人而已。如果我的後代子孫要遊荊臺,那不是也禁止不了嗎?」 子西回答說:「這倒不難。只要大王立下遺囑說,百年之後您要將自己的墳墓修建在荊臺山上,那麼後世的子孫,必定不忍心在父祖的墳墓上遊玩尋樂了。」楚昭王說:「嗯,這倒是一個辦法。」於是,下令掉轉馬頭回來了。

 孔子聽到這事,讚美說:「要勸君主罷遊,並且希望後代子孫也別到荊臺遊玩,子西規勸楚昭王的方法,真是太好了。過了十
里才婉轉進言,君王一定聽得入耳。禁令延續到百世之久,更是防杜了後患。」

摘要:

※伴君如伴虎。
※了解解決問題的習慣領域。
※拓展及豐富有關的能力集。
※透過重複多次的演練與應用,變成習慣,養成正向思考的電網。
※考慮執行上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困難。
※不忘定時重新評估及解決之道,並作適當調整以防僵化。

Evaress Thinking:

說的簡單,做得難,許多慣性的負面想法會在受挫後浮現,厭惡這種感覺,卻又避免不了,但是問題還是得解決,溝通過程中,先開口的人往往會輸,或許可以利用這個小技巧去試試,只要是不確定的答案,以沉默表示!

太可怕啦!動不動就來個壓力測試,明明聖上的心中早有解答,居然還要詢問意見!還以沉默的方式,看看情緒是如何反應!真是給它有點刺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