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松浦彌太郎
內文摘要一
松浦彌太郎,18歲那年高中中輟,隻身前往美國闖蕩。
「現在聽起來好像很酷,但我其實是因為無法融入體制,才做此選擇,」他表示。休學後,他每天閒晃、打零工,不免被父母叨念,為了逃出這個讓他鬱悶不已的困境,有天心生一計:「乾脆去美國好了!」於是,沒錢、不會說英文、在美國也沒熟人的松浦彌太郎,就這樣「逃」出日本。
原本是懷抱著夢想前往異地,迎接他的卻是充滿絕望的每一天,「逃離了家鄉,我還是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地方……。」殘酷現實將松浦彌太郎逼到牆角,卻也讓他第一次真實面對自我,知道自己的長、短處,「我全身細胞就像動起來一樣,」松浦彌太郎回憶。
伊法說:
去過美國的我,早上去紐約語言中心上課,下午跟著老師一起在紐約的街頭晃晃,偶爾中午獨自走進Flushing的中國餐館「人人小館」,品味著廣東口味的無錫排骨飯,坐在小館內,桌上擺著服務生端來的的一壺茶,獨自一人坐在異地的餐館,吃著中國料理,那時,心想如果我在美國定居,又是怎樣的生活呢?
究竟,我可以從事怎樣的工作呢?家教老師可能客群太過侷限,畢竟美國的教育制度與內容與台灣不同,或許我可以用我親切的微笑在餐館裡當一位服務生,過個幾年後,自己開一家餐館比較實在,畢竟餐飲業是最容易又最競爭的行業,但是,那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似乎,人一到了不同的國家,原本在家鄉有的學歷和環境優勢全部都消失了,家人也不在身邊,同學們也全都在地球的另一端,別有一種孤寂感跑上心頭。
內文摘要二
不問公司,而是問你自己,在工作上的願景是什麼?藉由工作,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我而言,工作就是「社會貢獻」、是我們身為社會一份子的責任。
像我現在算是有3個頭銜(編按:雜誌總編輯、二手書店負責人、作家),不管是哪一個,都是與社會連結的窗口,目的都是為了讓別人高興、對大家有益、為他人帶來幸福。
「舒服工作術」精選5招
工作的基礎是「健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身體不好,連例行事務也會做得零零落落。犧牲睡眠工作、為了省時胡亂用餐,或許可提升一時表現,長期卻會減損實戰力與專注力。
好好規畫假日:儘管安排假日的方式可能受限於時間、預算,但在有限條件下積極創造主題,不但能充分享受私人時間,更能培養工作的品味與態度。
預約「獨處」:身處人群洪流久了,容易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迷失方向,最好每個月留半天時間給自己,保持內心平衡。
自己設定任務期限:若想取得專注力與持續力間的平衡,就要在「還能再撐一下」的時候,強迫自己休息,適時「留白」。理想做法是接到任務時,衡量手邊工作後,由自己設定期限,掌握工作狀況。
反覆思考,更上一層樓:要讓自己成長,就不能「自信滿滿」,反而「稍微沒自信」的感覺剛剛好;透過不斷質疑自己、反覆思量後,才能充滿信心的行動。
我在時間表中,最少會安排一天兩次的思考時間。
首先,要確保在上午時間預留一個小時。為什麼上午時間比較好呢?因為這時人的精神處於歸零狀態。
在一整天工作、與人會面、耳聞目睹種種事物的狀態下,心裡常常會充滿各式各樣的雜念與情緒。想要純粹進行獨自思考的話,我覺得在夜晚時段裡,往往心裡和腦袋都夾雜了過多的東西。
就這一點而言,因為睡眠能讓我們把昨天以前的種種事情忘個乾淨,因而可以在歸零的狀態下進行思考。在我的經驗中,早上是最棒的思考時段,人的直覺也最為鮮明。而上午的一個小時中,又是少有電話干擾,時間不會被零碎切割,可以留下讓人感覺輕鬆從容的「大塊時間」。
伊法說:
除了以上的摘要,更喜歡書中提到的「簡單的生活」,作者主張工作鞋就那高級的兩雙,不需要很多華麗的鞋子,通常華麗的鞋子都不好穿,應該沒有細高跟鞋非常舒適久穿吧!好鞋通常是基本款最好穿,像La new的鞋子款式花招不多,但真的很好穿,我買了一雙黑高跟鞋,到經過八年依然很舒服合腳。
這讓我想到大學同學Amy,上禮拜她才跟我說,在華碩當業務的工作必須經常走動,一雙好穿的鞋子非常重要,自從她找到一雙類牛津鞋款的低跟鞋,也不貴,而且百搭,所以她每次鞋壞了就到同一家鞋店購買,每個月會到固定的服裝店去挑選新貨,生活要忙的事情太多,鞋子和衣服如果已經找到適合的款式,何必要在多找幾家店呢?
「重視自己的穿著,不管出席任何場合,都等於對主人的一種尊重。」前些日子看到朋友們正在為了出席例會,是否穿著正裝而爭論者,提倡輕鬆裝的人,考量到每個人工作的異同,要晚上出席例會著正裝,的確有點麻煩並且造成來賓困擾;主張正裝的人,認為正裝是對正式會議的一種尊重。兩種論點都有其利基點,其實只要大家有共識,彼此約定成俗,每個人對於例會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延伸不同的想法。對我自己而言,因為年紀的更換,觀念的更迭,我會盡可能穿著稍微正式服裝出席,只是工作難免有不得已之狀況,也只能向例會的朋友們說聲道歉啦!
參考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