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娃娃的故事
看到老師帶了一個娃娃,十分好奇,問了老師帶這個娃娃有什麼用意?她說道:有一個大型企業的老闆,每當要晉升一個主管時,都會送他一個俄羅斯娃娃,希望他能夠帶人帶心,把員工放在心裡面,把大家串起來。而這個娃娃是人家送老師,老師也拿來提醒自己,要用心待人!
什麼是俄羅斯娃娃呢?它長得有點像不倒翁,一般是用木頭做的,表面畫上俄國小女孩的樣子,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它有好幾層;當你把最大的娃娃打開時,裡面會出現一個較小的娃娃;而打開較小的娃娃時,裡面又會出現一個更小的娃娃……要是製作娃娃的師父很厲害的話,甚至可以一口氣把十幾個娃娃套在一起喔!
我覺得,這個禮物實在太棒了!改天我也想收到或者買一個這樣的禮物送給我珍惜的好朋友。
贏得由衷的合作關鍵是甚麼?
這天,有位公司的生產主管分享了在工作上,因為業務要確認訂單是否能夠接任,他問:「為什麼要要插單呢?客戶的需求是怎樣?」聽完業務的來意之後,再與現場主管協調,盡可能插單,最後成功接到此筆訂單。
這過程中,打破本位主義,去思考業務的動機是訂單,而現場工作人員重視的是工時與交期,當目標確立是為了公司,就不會推諉責任或者疏於溝通了。
不要以為別人都懂你!
有位很有想法的文化工作者,在一次拜訪某大型企業的基金會時候,打破以往的心態,當開始去關心別人,非過往的公是公、私歸私的想法,待人處事上多了圓融,而不是既往的精明,進而贏得更多的合作關係。
我在想,我們常容易以「我以為你懂我的!」其實我不懂,前幾天有位朋友希望我能夠擔任他的聆聽者,聽聽他在工作上的簡報,要如何調整才好,當然,如果我覺得保險產品不錯,他也希望我可以買單,關於此,我的內心也有些衝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與差異性,「我從不認為保險可以透過拜託朋友聆聽而得到訂單」,保險的產品無形,所以更需要無形的關心才能接近顧客,這樣的想法或許也是我的「預設立場」吧!
其實我不懂我的朋友,而我的朋友也不懂我,對不起,我總是站在自己的預設立場,卻沒有想到朋友的壓力來源,其實他需要的只是聆聽而已,如果有時間,為什麼不給予呢?這問號很好,但我想要的太多,空檔的時候,我還是希望把時間放在我真正喜歡與興趣的地方。
把「一定要」改成「想要」
自我要求的人常常會給自己很多責任,很多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今年原本給自己很多的期許,也希望自己可以培養很多的好習慣,比方說,每日寫一文、閱讀、寫數學十題、看理化五頁、運動一小時等,但近日來,因為人情壓力接了國小二個月的短代,學生還是小學二年級的活潑學生,所以在時間壓力之下,不免感到煩躁。
那天,看到一本書寫道,當我們把很多的一定要,改成想要,或許我們就不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了,「興趣」原本是讓自己開心的活動,卻因為自我要求而感到壓力,縱使這個壓力不是來自於目標的本身,而是諸多「一定要」所延伸的時間壓力,誰說閱讀一定要讀一本書?運動一定要一天一小時?寫文章為什麼要三、五百字呢?興趣是為了讓自己更開心的活動,只要讓自己保持熱忱,哪怕一天只有寫個幾個字在筆記本上,也能夠創造那一秒鐘的幸福感!
相關連結:俄羅斯娃娃的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