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看到這個網路作家MR JAMIE,也是知名的「之初創投」創辦人,看到他的求學故事,感到動容。我的生活上遇到幾位學生,同樣是就讀私立國中,家教甚嚴,但是對於課業從不做乖乖牌,喜歡玩電玩,對於課業沒有很認真,真的希望MR JAMIE的故事能夠給學生們一些啟發。

  青春是上天給予最棒的禮物,十幾歲的歲月裡,可以用懵懂和無知來揮灑美妙的光陰,如果生活只是面對課業與考試,那是百般地無聊;愛情的初開與對抗校規有時反而為枯燥的求學生活增添一絲樂趣,我想很多“大人們”偶爾也會懷念一下求學時候的荒诞行為吧!比方說泡在網咖或者漫畫店、衣衫不符校規,或者一群少男少女們的戀愛紀事,拉拉小手走在校園的場景,這些畫面還挺難忘。

    人生的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上,青春的當下是要全然地浪費還是盡情地揮灑,全賴自己的決定,有人說:愛是一種決定,面對於學校生活,是討厭還是厭惡,我想是偶爾討厭,但絕對不是厭惡,因為當有天不能再踏進校園,大多數的人們還是會懷念,很想告訴在學的學子們,去珍惜你的校園生活吧!不管是苦是喜,決定去愛你的生活,認真地面對每一個任務,不管是課業、體能、或者社團等,學習愛每個當下,十年之後你也會跟我一樣,想起這段日子也會露出大大地微笑。 By Eva

 *****************************************************

父母都是名醫 林之晨走出自己的路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記得,國中二年級曾經拿過45分的成績,一考完回到家嚎啕大哭,因為國中一年級還拿過95分的成績,怎麼一年半後會變成這樣呢? 國二開始對於數學、理化聽的迷迷糊糊,成績很差,經過一年的混屯,國三中學學會靜下心來K書→做題目→抓錯修正複習,再加上國三的數學老師唱作俱佳兼抄筆記,成績就不知不覺爬起來了。

很多學生是不喜歡去問老師問題的,就算是想要學習,真的有問題也不敢問,然而偏偏我就是那位怪咖,因為補習班不收我(曾經補過一段時間,後來以為自己很強就不補,結果變爛了,補習班老師不想收),那時候哪裡也不能靠,因為媽媽只有國小畢業,又很氣被補習班老師拋棄,很想證明自己不靠補習也能考好,所以只能“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下課都會抓著數學老師不放,如果我們數學老師沒空就抓別的數學老師狂問,一定把問題一一釐清,可以感受到老師其實很怕我去問問題。

現在學生大部分是不會去問老師問題,真的有問題也不敢問,擔心的地方有兩點:

第一 擔心老師質疑自己上課不認真,上課已經講過了,自己還問!老師魔音:「你上課在做什麼?你有沒有專心聽課?怎麼這麼簡單的題目也不會?

第二 擔心同學覺得自己愛出風頭,喜歡巴著老師。同學魔音:「她又在問老師問題了,就是想吸引老師注意,為她加分,馬屁精!」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腦子最原始的功能是生存,並確保人類的基因能持續的在地球表面延續,而不是課業的學習與生活的籌畫。因此,所有關於學習的知識、技巧,就完全要靠後天有系統的教養、培育才行。

 

許多老師和家長們可能會經常抱怨心不在焉先生,督促拖拖拉拉小姐,指責他們不會規畫時間,老是把功課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做,或是摸到夜深了,每樣該完成的功課還停留在「半成品階段」。

 

這時,請這些師長先暫停一下絮叨不斷的嘴巴與緊盯著孩子不放的眼睛,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除了採取緊迫盯人的策略和嘮叨政策外,我們可曾花費時間、精力來教導孩子,每天檢視老師所規定的課業和自己喜歡從事的活動,還有每天可運用的時間有多少,然後學習規畫時間,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批踢踢實業坊看到有網友分享一個概念-『非受迫性失誤』,這是一個在網球比賽中會用到的名詞,卻跟在數學考試有不謀而合的失誤概念。

    網球比賽的數據統計中都有非受迫性失誤這一項,是指當球員處於沒有太多壓力或者沒有一點壓力的情況下,擊球下網或是擊球出界(包含邊線或底線)所產生的失誤。這種失誤是自己打敗了自己,比被對手打敗更容易一些,一位知名的網球選手Bill Tilden1950年出版的How To Play Better Tennis》提到『導致輸掉網球比賽的原因,往往是不必要的失誤和不會依靠落點得分』。

 

    數學考試也一樣,一場比賽的勝利者『不一定技術贏過對手』,往往都是那些『非受迫性失誤』比較少的一方獲勝。常常聽到學生說的一句話,其實這次考試我都會寫,只是很扼腕的把數字寫錯,這樣的失誤直接反映在分數上面。有一種說法,數學分成『算計』和『計算』,『算計』就是邏輯推理,當你能夠把式子列對,通常這一題就應該拿分;如果『計算』錯誤,比方加減乘除的過程寫錯數字等,那就代表你犯了『非受迫性失誤』。

    從網球比賽推演到學習的數學比賽,如果能夠力求零失誤,即便技術或腦袋沒有比其它學生強,也可以把簡單且重要和容易的題目,全部都學會,如果能夠完全不失誤,那麼分數一定會及格以上。如果你是ㄧ位沒有數學天分的孩子,那就想辦法拿到基本題的分數吧! 

    如何透過數學演練,降低實戰時的『非受迫性失誤』呢?一句話道出方法『一審二專三熟』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尚萬強(Jean Valjean)(化名:馬德廉先生、割風伯伯、白先生、玉爾邦·法白爾):因為偷一條麵包救濟外甥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於他並不信任法律,屢屢越獄以致罪刑加重19年後獲得假釋。

    他倔強不懼強權的個性使探長賈維爾對他深惡痛絕,他過人的氣力也使賈維爾對他印象深刻,兩人遂結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緣。雖然遭受社會歧視,但米里艾主教拯救了他。他通過努力,尋求誠實的生活,成為工廠主和市長;收養了傅安婷的女兒珂賽特,營救馬留斯出街壘,年老而終。

 

 
 賈維爾(Javert):警察巡官,一次次追捕跟蹤尚萬強,但都被甩掉。便衣潛入街壘卻被識破。尚萬強本可殺死賈維爾,但卻放走了他。後來,賈維爾也讓尚萬強逃走。此時,賈維爾意識到法律程序並不道德。內心的衝突使他無所適從,最後在自己的警察手冊上紀錄下尚萬強的種種事跡後投河自盡。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家同在『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裡寫到生涯是很難規劃的,我們通常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抓緊機會,將目前的工作做好,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出人頭地。

      有的時候,即便是我們覺得非常有興趣,也用不上來。比方說很多人很喜歡寫作,但有多少人以寫作為生呢?

       看到這番話,讓我想到我在教學上有時候產生的無力感,學生對於自己的生活沒有目標感,因為沒有亮眼的成績也沒有亮眼的才藝,最喜歡的就是遊戲,對談的過程,學生的資質不差,只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努力而已。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費爾南是一位知名的演說家,在演講裡發現聽眾的反映不如預期,後來經由高人指點,回到家鄉去觀察五座燈塔,藉由燈塔領悟一些溝通的關鍵因素。

五大關鍵因素:

一、傳遞訊息要強而有力;

二、善用譬喻讓人印象深刻;

三、使用聽者聽得懂的語言;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周末的早晨,原本可以賴床多睡一點的寒冷天氣,內心卻揪著一份責任,到跳舞的集合地點練習舞蹈。一到活動中心看到一群年近半百的扶輪長輩,用認真的眼神,即便有些人肢體不協調,仍然反覆練習,二十多人齊聚一堂的練習,只為了十二月的團體才藝表演。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一天,小芪跟同學約好一起去逛夜市,走在路上,突然眼前閃過一抹熟悉的影子,一個最親密的人的背影,正和另一個女手拉手甜蜜地走在街頭。 

『疑,那不是你的男朋友阿強嗎?』

“真的嗎?應該不是吧!他跟我說他今天要陪家人出門呢!“

『那我們走過去瞧瞧吧!』

走近一看,沒想到真的是再熟悉不過的臉龐,當阿強的眼神和小芪打照面,滿是震驚與錯愕的眼神,下一秒立刻與身旁的女友放開手。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蘇西威爾許有個101010決定法面對難題我有些抉擇10 分鐘後可能帶來什麼後果10 個月後又會如何10 年後這三個問句,卻可以讓我們簡單有清楚地釐清楚我們心中所望。

世俗的壓力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選擇題,當我們八歲以前,我們的任何一切決定都交給我們的父母,因為不管什麼決定都不被賦予權利,總得經過他們的審核;當我們十八歲的時候,台灣的學生們總得經過兩次轟轟烈烈的大考,一次是國中基測,另一次是大學學測,考試的壓力來自於學校、家庭與社會,大人們總說要玩請等到大學再玩;十八歲似乎是人生的一個門檻,當大學分發結果揭曉,不管是國立或者私立,似乎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那世俗的壓力一瞬間似乎煙消雲散,大學生活顯得多采多姿,豐富的社團活動、多元化的選課生活、還有期待已久的戀愛學分,彷佛像多了韁的野馬,充分地享受自由的感覺。 

人生的轉捩點

     也有人的生活不是這樣過,他,是我遇過最令人佩服的孩子,因為是富人的小孩,所以享受了一個奢華的童年,對於課業因為感到壓力,選擇以逃避的方式面對,雖然有家教老師的陪伴,但是他卻把老師當成玩伴還有輔助寫作業的工具,對於課業沒有用過心。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