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五十三年的春天裡,原是百花齊放、幸福洋溢的季節,因為流行病的暢行改變一個小女孩的一生。

扭轉一生的噩耗

我的母親小時後也是位健康可愛的小女孩,在她四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活潑亂跳的母親居然高燒不止,嚇壞了外婆,此時在外地當牛販的外公歸來,因為經常南北兩地奔波,所以社會上的消息比較靈通,外公說:這可能是現在流行的小兒麻痺,要趕快帶她去市區比較有規模的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證實母親患了小兒麻痺,外公外婆經常帶著母親四處求醫,不管是中醫、西醫,或者乩童等,不放棄任何一絲痊癒的希望。後來外公打聽到屏東有家基督教醫院專門幫小兒痲痺患者開刀且很有效,遂帶著母親去嘗試這個機會。

母親說:記得那時候住院開刀的時候,外公外婆因為事情太多無法陪在她身邊,只有陌生的護士阿姨在旁邊照料她的起居,當時她的心裡十分難過。護士阿姨跟她說:為了要治療妳的病,要忍耐不能哭,要勇敢一點,不可以辜負父母的用心。所以母親只能躲在棉被裡偷偷哭泣,那種未知的手術和孤單落寞之感令她十分害怕。

當母親被推進開刀房時,突然不會害怕,只是有些緊張罷了。很多醫生和護士協助開刀,當他們拿面罩蓋在她的臉上時,頓時眼前一片漆黑,一陣天旋地轉,不知道過了多久,護士阿姨一直在叫媽咪的名字。她睜開眼睛,看到的是她的雙腳已經打上石膏,直直的不能移動,後來石膏拿掉後,必須要穿鐵鞋、拿拐杖、學走路。

鐵鞋非常的重,剛開始一站起來又會倒下去,不知練習多久才學會站立,外婆教她必須一步一腳印的走,但是她覺得這樣走路好累又好慢喔!她想到兩隻腳一起跳出去走比較快,外婆看到了卻不准她這樣跳,外婆說:你又不是青蛙怎麼可以這樣跳,要一步一腳才能訓練腳的力量。

曾經母親也曾怨嘆上天為何給她這樣的命運,畢竟她不是一出生就生病,原本是跑跑跳跳的小孩子,經過一場病後,只能在家裡看他人玩耍,心中的落寞和打擊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但看到父親為了自己四處奔波,無形中她逼迫自己長大,或許看醫生開刀會痛,但是她知道要學會忍耐,因為父母親看了會很心疼,不要再增加家人的負擔了。



從事情發生到無力挽回,從內心被打擊到坦然接受,這段時間內心經歷過許多煎熬,但是人生必須學會面對所有發生的意外,家裡積蓄也因她的病而所剩無幾,為什麼一個小孩她會知道這麼多,因為她聽到父母親為了她爭吵,她知道她必須堅強的活下來,不然她的父母會很傷心。人們必須學會坦然接受生命中不平等的事情,全家人最後接受她不良於行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 Eva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