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六晚,有位國三生很開心跟我分享理化考到98分,但是數學這次考很慘,五十幾分。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消息,因為之前這位學生讀書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積極努力規劃自己的讀書時間,任何我指派的作業,都只按著他的節奏來處理,曾經,因為我掌握不到學生的節奏,所以感到煩憂,後來上完教學動力的課程,還有跟家長妥善溝通,了解"健康"是家長與我對孩子最重要的主軸,學習目前孩子有了自我要求,調整必須給點時間去碰撞。
而今聽到這樣的消息,我沒有生氣,反而更能理性與客觀給孩子提點,數學是弱項,一直以來喜歡長時間拚某一段科目的讀書習慣,面對數學可能不管用,需要調整一下,每天做的八到十題練習,如何? 至少心理會更踏實。
快要課程結束的時候,學生問了我一個問題,讀書沒有動力怎麼辦?他覺得自己有點沒有動力,雖然他知道讀書很重要,我觀察是因為他有一段時間把自己逼很緊,少了點鬆緊有度的節奏,所以才會感到疲憊。
就像我之前準備氣候變遷講師的考試,那陣子因為自己的在乎,壓力的感覺可不小,而今考試告一段落,刻意練習,又去上了楊田林老師的"教學動力"課程,那時候,抽到一張陳怡安教授的書籤─自覺,是治療的開始。這瞬間,突然意識到,這個學生很有自覺,能夠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且樂於跟我分享。或許,他心中有有一些答案浮現,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說而已。
學習動力沒有怎麼辦? 由這一秒開始自覺,自覺自己的疲憊,休息一下,慢慢來比較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